怎么样计算边际效用 应该怎么做?
在本文中:利用边际效用方程式计算额外增加的边际效用使用边际效用图表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用衡量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多少价值或满意度。总的来说,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化除以消费商品数量的变化。[1]边际效用的常见说法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商品,消费者从中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步骤
部分 1利用边际效用方程式
1理解效用的经济学概念。效用就是消费者从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中,获得的“价值”或“满意度”。效用就是为了获得某件商品带来的满足感,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多少钱。[2]
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饿了,想买鱼当晚餐。再假设一条鱼要20元。如果你太饿了,甚至愿意花80元去买鱼,我们就说这个鱼提供了80元的效用。换句话说,无论这条鱼实际需要花多少钱,你都愿意花80元,以获得吃鱼的满足感。
2计算消费一定数量商品的总效用。总效用即多个商品的效用之和。如果消费一件商品给你一定量的效用,那消费多件同样的商品给你效用可能更高、更低或相同。[3]
例如,假设你打算吃两条鱼。但是,在吃完第一条鱼之后,你就不像之前那么饿了。现在,你只愿意为第二条鱼带来的额外满足感支付60元。因为你现在差不多吃饱了,第二条鱼对你来说就没那么重要了。也就是说两条鱼一共提供了60元+80元=140元的“总效用”。
注意,你是否真的买了第二条鱼并不重要。边际效用只关心你愿意付多少钱。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家用复杂的数学模型,预测消费者可能会愿意为某样东西支付多少钱。
3计算消费不同数量商品的总效用。为了计算边际效用,你需要两个不同的总效用值,用它们之间的差来计算边际效用。[4]
假设,在第二步的例子中,你觉得自己非常饿,能吃下整整四条鱼。在吃了两条鱼之后,你觉得有点饱了,所以你只愿意为下一条鱼付30元。在吃了三条鱼之后,你已经非常饱了,所以只愿意为最后一条鱼付10元。
吃饱后不舒服的感觉几乎可以抵消你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可以说四条鱼提供的总效用一共为80元+60元+30元+10元=180元。
4计算边际效用。用总效用之差除以单位之差,得到的答案就是边际效用,或每增加一个消费单位获得的效用。[5]在这个例子中,可以这样计算边际效用:
180 - 140 (第二步中的例子) = 40
4(条鱼) - 2 (条鱼) = 2
40/2 = 20
也就是说,在第二条鱼和第四条鱼之间,每增加一条鱼,对你来说只值20元的效用。这是平均价值;第三条鱼实际上值30元,第四条鱼当然是值10元。
部分 2计算额外增加的边际效用
1用这个方程式求出每个增加单位的边际效用。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求出了消费的几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平均值”。这是使用边际效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这个公式实际上更常应用于消费的单个商品。这给了我们每个增加商品的精确边际效用值,而不是平均值。[6]
要求出这个比听起来的更简单。当消费商品的变化量为1时,只需用标准方程求边际效用。
在上面的示例中,已知每个单位的边际效用。当你还没有吃鱼时,第一条鱼的边际效用是80元(80元的总效用-之前有的0元/每单位的变化),第二条鱼的边际效用是60元(140元的总效用-之前的80元/每单位的变化,以此类推。
2用这个方程来使效用最大化。在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者要决定如何花钱才能使效用最大化。换句话说,消费者们希望用他们的钱获取尽可能多的满足感。这意味着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产品或商品,直到多买一件商品的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多买一件商品的价格)。[7]
3确定损失效用。让我们再看一遍示例情况。首先每条鱼要花20元。然后我们确定第一条鱼的边际效用为80元,第二条的为60元,第三条的为30元,第四条的为10元。[8]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能不会真的买第四条鱼。第四条鱼的边际效用(10元)少于边际成本(20元)。基本上在这次交易中你失去了效用,所以对你是不利的。
部分 3使用边际效用图表
?购买票数 ? | ?总效用? | ?边际效用? |
---|---|---|
?1? | ?10? | ?10? |
?2? | ?18? | ?8? |
?3? | ?24? | ?6? |
?4? | ?28? | ?4? |
?5? | ?30? | ?2? |
?6? | ?30? | ?0? |
?7? | ?28? | ?-2? |
?8? | ?18? | ?-10? |
1各列分别为数量、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大多数边际效用图表至少有这三列。有时会更多,但这三项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这些通常是从左到右排列的。[9]
要注意,每列标题并不总是与此完全匹配。例如,“数量”这一列可能被标为“购买数量”、“已购数量”或类似的内容。重要的是列中的信息。
2寻找收益递减的趋势。“经典”的边际效用图表常用来证明这一点,即当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某种特定商品时,继续购买的欲望会随之下降。换句话说,在某一点后,每个额外购买商品的边际效用将开始下降。最终,消费者的总体满意度将比开始购买额外商品前更低。[10]
在上面的示例图表中,这种收益递减的趋势几乎是马上就开始了。第一张电影节的票提供了很多边际效用,但第一张之后的每张都在减少。在六张之后,每张额外的票提供的边际效用实际上为负数,这也降低了总体满意度。对此可能的解释为,在看了六次之后,消费者开始对反复看同样的电影感到厌倦。
3确定最大效用。在这一点上,边际价格超过边际效用。用边际效用表格,很容易预测出消费者将会购买多少单位的商品。提醒一下,直到边际价格(多买一个单位商品的花费)大于边际效用前,消费者都倾向于购买商品。如果你知道表格中分析的商品成本,效用最大化的点就是边际效用高于边际成本的最后一行。[11]
我们假设示例图表中,每张票需要30元。在这种情况下,当消费者购买4张票时效用最大化。下一张票的边际效用为20元,边际成本少于30元。
要注意的是,效用并一定在边际效用开始为负数时最大化。商品可能在没有“物有所值”的情况下,给消费者带来一些益处。例如,上面表格中的第五张票仍然有价值20元的边际效用。虽然这边际效用不是负数,但仍然降低了总效用,因为它不值这个价。
4使用图表数据查找额外信息。一旦有了上面三个“核心”列,就很容易针对表格中分析的模型情况获得更多数据。如果你用的是Microsoft Excel之类的电子表格,这就更好了,它可以帮你做计算。你可能想在上面三列的右边增加两列,放入另外两种类型的数据:[12]
平均效用:每行总效用除以购买商品的数量。[13]
消费者剩余:每行的边际效用减去产品的边际成本。它表示消费者从购买每件产品中获得的效用上的“收益”,也被称为“经济盈余。”[14]
小提示
必须要理解示例中的情况只是模型。也就是说,它们代表假想的消费者,不是真实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非完全理性;比如,他们不会买那么多的商品,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好的经济模型是预测广义上的消费者行为的好工具,但通常并不完全和现实生活“相符”。[15]
如果你在表格中增加了一列消费者盈余(如上所述),那么效用最大化的点将是消费者盈余变为负数前的最后一行。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答:正好学过经济学,里面的解释如下: 解释: 边际效用定义: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雾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
答: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商品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边际效用在实际中可以是0甚至负值,但在理论分析中边际效用不会为0或负值。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
答:这两条公式是在找U=XY和PxX+PyY=I的切线,你画个图,横轴X,竖轴Y再把这两个公式画上去就知道了 当这两条线相切的情况下代表着有限的收入里,怎么样的X和Y的组合可以得到最高的U
答:【类型】经济数学 【求解】均衡条件:MUx/MUy=Px/Py, 根据条件:MUx=40-5X,MUy=30-Y。 所以MUx/MUy=Px/Py为40-5X/30-Y=5/1. 最后得出:Y-X=22. 预算线方程式M=Px* X+ Py*Y. 再由给出的M=40,Px=5,Py=1三个条件,得出...
答:对右边公式求导
答: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以TU表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以MU表示。 总效用等于该数量为止的所有边际效用的总和;而消费某一数量的边际效用为最后这一单位的总效用的改...
答:商品边际替代率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MRS12=MU1/MU2=-(ΔX2/ΔX1)=P1/P2当效用为3时表示一个X需要用3个Y来代替才能保持原来的效用。所以你说的是对的!满意请...
答:公式: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数量QTU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以TU表示.MU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以MU表示.总效用=该数量为止的所有边际效用的总和;消费某一数量的边际效用=...
答:总效用达到最大边际效应等于零啊,兄弟,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那么斜率等于零时,总效用就达到最高点了。
答:那得看已知条件,边际效用就是最后一单位商品消费产生的总效用增加量,但你如果已知条件只有一元货币是无法计算什么边际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