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产值3.22万亿,台湾半导体崛起背后,离不开一位专家
在全球半导体领域,中国台湾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台湾,不仅孕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还涌现日月光、联发科、瑞昱等半导体巨头,形成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结构。
在台湾半导体产业崛起的背后,离不开时代的机遇、地方政府的扶持。同时,这也与“工研院之父”孙运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孙运璿为山东蓬莱人士,193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曾在多地任管理职位。再之后,孙运璿举家搬迁至台湾生活,并于1969年担任台湾地区经济部长位置。
在孙运璿任职期间,受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台湾地区曾陷入经济低谷,面对这样的境况,孙运璿具有前瞻性的提出,要推动台湾地区工业技术转型,才能实现经济腾飞。
孙运璿积极推进台湾地区在交通运输、重工业、能源上的十大建设,为台湾地区科技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孙运璿看到韩国科技研究院对国家科技的积极影响,提议台湾地区也要设立工业技术研究院。
尽管孙运璿的这一提议遭到不小的阻碍,但在孙运璿的坚持之下,1973年工研院的前身——电子工业研究中心成立。
工研院对台湾地区的产业技术研发具有关键作用,并成为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而且,孙运璿还顶着重重反对声,于1976年推行RCA计划,派遣台湾工程师前往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进行学习。
许多此后对台湾半导体产业十分关键的人物,如张忠谋、蔡明介等堵在派遣学习之列。
1977年,台湾地区首座4英寸晶圆积体电路示范工厂,在工研院的推动之下建成。
此后,在工研院的努力之下,联电、世界半导体等半导体巨头陆续涌现。台湾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并建成从设计、制造、封测等的完整产业链。
由此不难看出,孙运璿、工研院对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作用。
如今,台湾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领先区域。
据中国台湾地区工研院产科国际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台湾地区半导体产值高达3.22万亿新台币,占全球总产值的将近20%,排名全球第二位,表现很是优异。
而根据估计,台湾地区半导体产值还将继续创新高,实现快速增长。
文/BU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声明: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有任何问题,请与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5131759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