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武侠片大败那年,这部电影生不逢时,票房惨败
在金庸老先生的著作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并且受到大众广泛欢迎的,无疑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六大长篇巨著。
相比之下,和《神雕侠侣》同一时间创作的小说《飞狐外传》,似乎在金庸作品中并不起眼。
然而,它却是一部真正有转型意义的里程碑式作品。
《飞狐外传》是金庸先生重新思考的开始,正因为有了这个契机,才会有了更加有深度和厚度的作品《倚天屠龙记》。
换句话说,要不是这次转型,更不会有《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的诞生。
至今为止,对于《飞狐外传》影视剧改编和翻拍数不胜数,但是有一部却争议声巨大。
有的观众,将它钉在了影史的耻辱柱上;也有的观众,觉得它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在香港武侠片大败那年,这部电影生不逢时,票房惨败,被评为烂片:
《飞狐外传》丨TheSwordofManyLoves
说实话,相比之下,《飞狐外传》并不算是经典。
论经典,它不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
论知名度,它又不如徐克的《笑傲江湖》三部曲;
论魔改,它也不如王晶的《鹿鼎记》。
而且这部《飞狐外传》生于93年,是香港武侠电影年。
超过30部武侠片扎堆上映,它的竞争对手无一例外,都是来头不小的佳作。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太极张三丰》、《方世玉》、《黄飞鸿3狮王争霸》.....
如果换一个年份上映,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演员阵容强大
《飞狐外传》,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看作是《雪山飞狐》的前传。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不少导演喜欢将两部作品杂糅在一起拍。
而邵氏和嘉禾各自都拍了一个版本,其中黎明、张敏、李嘉欣主演的这部被观众熟知。
导演潘文杰,编剧麦当雄,主演黎明、张敏、李嘉欣、徐锦江、苑琼丹等组成的班底,怎么看都像是一部力作。
只可惜,上映后只卖了600多万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第55位。
但是它票房惨败的原因,抛开电影本身,最主要的还是市场造成的。
在片中,黎明一改以往温文尔雅的形象,变成一个有着侠义心肠、略带一点痞性的大侠胡斐。
港姐出身的李嘉欣,完美驾驭了古装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张敏更是豁出去了,演艺生涯唯一的一次光头造型,贡献给了此片。
可能,唯一让观众不满意的改编,就是程灵素的人设。
在原著中,程灵素虽说是个相貌稀松平常的女子,但她却是金庸所有作品中真正担得起“冰雪聪明”四个字的人。
而在编剧麦当雄的笔下,找来了李嘉欣满足读者对于这位女神的幻想。
但是,李嘉欣版程灵素在片中却是个骄纵任性的醋坛子。
话虽如此,原本以为她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没想到最后还是未能逃脱悲剧的宿命。
二、近乎离奇的魔改
当初,王晶导演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没有改掉原著的“魂”。
而《飞狐外传》,其实在服装方面极其考究,比当时那些粗制滥造的武侠片好很多。
只可惜,导演潘文杰只把这部电影,当成一部迎合市场的商业片。
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是极度夸张的表演风格,充满了恶趣味。
而且台词极其的露骨,分分钟感觉车速有些过快。
在片中,最津津乐道的两场戏,一个是李嘉欣的表白,另一个是麦芽糖锅巴那段。
而徐锦江作为麦当雄的御用动作片演员,也贡献了不少笑点。
尽管这个版本的《飞狐外传》毁誉参半,想要在《东成西就》、《白发魔女传》、《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等这么佳作中突围,着实有些困难。
但是片中那股快意恩仇潇洒豪迈的江湖气,依然在传承着香港武侠电影的精髓。
所以,在我看来,豆瓣上6.6分的成绩,实在有些低估了这部电影。
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地方,无疑是张敏和李嘉欣两大美女。
一个纯情,一个深情。
两大女神争艳,从烂片到经典,这部武侠片生不逢时,被埋没28年。
遥想当年,香港量产了诸多武侠片,都有经典的故事,以及那倾国倾城的美人。
只可惜,时光一去不复返
声明: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有任何问题,请与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513175919@qq.com。